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  • 2020-12-31
  • 昨天(10月30日),由明源地产研究院主办的“2020年中国房地产总裁峰会”在上海盛大开幕,来自全国的近千位房企董事长、总裁出席了本次盛会。

    11位地产大咖集体发声,重磅开讲,揭示行业未来的变局和机遇。

    他们分别是: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,融信集团总裁余丽娟,建业集团执行总裁、建业新生活董事长兼总裁王俊,新希望地产执行总裁姜孟军,明源地产研究院徐颖,中梁控股集团执行董事、联席总裁李和栗,绿地集团执行总裁陈军,弘阳地产集团联席总裁袁春,明源云客董事长兼CEO姚武,德信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方静,阳光控股执行董事、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(按演讲顺序排名)

    以下,是明源君根据现场演讲内容,整理出来的金句……

    01 

   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 林中

    3条红线将深刻影响地产行业

    房企要转型成新物种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. 3条红线一旦全面实施,仅次于2004年土地招拍挂对行业的影响,将深刻影响地产的开发模式。

    2.三条红线五个指标,扣除预收账款的总资产负债率控制了房企的整体杠杆。未来预收账款的比例越大越好,未来资金的来源要更多来自于销售。

    3. 现金短债比是为了控制企业流动性风险,防止资金链断裂。但现金过少过多都不好,总资产10%<现金<总资产15%为佳。现金少了不安全,现金多了则现金使用效率不高。

    4. 拿地销售比是为了控制房企的拿地强度及增长率,控制囤地。在货地比为2.5的情况下,如果明年销售额要增长30%,那投资强度应该在52左右。

    5. 2019年之后不会再看到40-60%的增长率,普遍会在10-20%,但是还在增长就是好事。

    6. 弯道超车不会再出现,未来没有黑马,行业格局逐渐形成,你赶别人不容易,别人赶你也不容易,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。

    7. 行业低速的增长期会拉长,形成“慢长牛”,行业整合周期也会拉长。

    8.行业一定会改变增长方式。房企过去是依靠财务杠杆的粗放型增长、外延式增长;未来则转向依靠经营质量提升、经营效率提升的内涵式增长。

    9. 房企还是会更关注高周转、现金流,普遍会采用不囤地、不捂盘、零库存的策略。

    10. 3条红线对大型央企国企有利,对中小民企不利。对TOP30房企有利,对TOP100后的房企不利。对领先的企业有利,对赶超型企业不利。

    11. 未来三年流入房地产领域资金总量受控,大部分房企为了达到绿线要加大销售去化力度,回笼现金减轻债务,减少土地投资,土地市场整体会比较平稳。

    12. 未来融资成本可能进一步降低,房企会加大产业资本的融合。

    13. 房企要通过数字化转型,成为一个新型物种,如果转型不成功,未来3-5年就会逐渐出现问题。

    14. 行业将长期处于买方市场,房企要生产畅销溢价产品,去库存和增加应收账款是最重要的经营策略。

    15. 以前房企要做“大”,未来房企要做“厚”,是利润的“厚”,经营管理能力的“厚”。

    16. 房企现在就要开始对资产负债率进行瘦身,在穿透监管下,不要再做明股实债,要增加真实财务投资。

    17. 未来不仅是物业,未来有很多房地产+的项目会成功上市,这对母公司的并表会有巨大的改进。

    18. 会计上,要合理应用好会计准则,把握好度,特别是在香港上市以后的会计准则非常复杂。二是要保持会计核算方法的上下统一,标准清晰,保证财务数据准确及时,提高报表质量。三是控制好复杂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,比如商誉,收并购等复杂的事情对报表的影响。第四个要做好结算,如果能提早结算,对报表有巨大的改进。第五个要加强与审计师的沟通,减少审计内核的风险,不要自以为是。

    19.地产企业未来面临很大挑战,传统企业用传统方法会活的艰难,传统企业用新方法,变成新物种会比较滋润,完全的新物种就会活得非常好。

    20. 地产商做数字化转型有四个目的,一是提效降本,二是给一线赋能,三是辅助决策,四是颠覆未来的经营,例如将购房、物业、租房全部打通。

    02 

    融信集团总裁 余丽娟

    坚持做城市深耕的长期主义者
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. 未来融资能力的强弱,是房企留在牌桌上的重要筹码之一。

    2. 要做长期主义者,活得久一点,根据长期目标做短期决策,根据短期成果调整长期决策。

    3. 长期来看房企要作为城市建设的长期参与者,要深度捆绑城市的发展。比如长三角、一二线,要坚持深耕。

    4. 粗放式管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未来企业要关注如何做精细。

    5. 目前的策略就是,对内要改革,对外要开放。

    6. 在房价微涨的情况下,要保持费用往下降。例如成本,以前关注建面单方成本是多少,现在要关注可售建面单方成本是多少,这才是实实在在能卖出来的。

    7. 融信优化组织架构。第一个是为了深耕,为了发展。第二个为了更扁平,效率更高。第三个是为了管理的颗粒度更细一点。

    8.房企这个阶段,要考虑资源投在哪里效益最大,光把地盘做大没意义。效益好的区域多投入,尾巴区域收缩掉,平台减少的人力成本,每年可以省下几千万。

    9. 像滨江这样,人均效能1.2亿,两费(管理费、营销费)只有千分之五,品质还很稳定,这都是基于把区域深耕做到了极致,可以和优秀的供应商深度捆绑。

    10. 融信从来不自我设限,以开放共赢姿态进行多元合作。合作企业团队非常成熟,我们经营上就不会过多干预,更多关注自己的财务状况,关注风险。追求共赢,合作方深耕的地方,我们就不去。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1. 要坚持三个纪律,一是拿地的纪律,要严守IRR、利润率;二是经营纪律,拿了地以后经营目标一定要达到,否则要追责;三是坚守财务纪律。

    12.城市的多元发展,给房企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。在好的城市,也有很多房企破产。在最差的城市,其实也还有很多企业活得很滋润,都有其背后的逻辑。

    13.大家不要制造需求,做所有的事情,要想一想是不是创造了真正的价值。

    14.要坚持务实和高效,人跟制度都是为事情服务的。


    03 

    建业集团执行总裁 王俊

    物业市值比房企高那么多

    主要有这3个原因
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. 建业一直说要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,现在说让河南人民都过上好生活,重点是一个“都”字。目前为止我们在河南120多个城市,每个城市都有项目。而且绝大多数城市里不止一个项目。这是我们理解的区域深耕。

    2. 建业比较早就布局了县级市场,现在河南省城镇化率还在加速上升,饼还在扩大,市场份额从5-6%增长到了10%,这就是为什么建业能在单一市场中达到千亿规模。

    3. 建业家APP覆盖率是百分之三百,因为建业这些年积累了很多客户。这些客户不光是小区内的业主,还有我们的球迷,还有我们一百个幼儿园学生的家长,还有我们商场的租户。还有酒店的住客和长期会员等等。

    4. 生活服务平台的增长,其实远高于物业管理的增长。因为物业管理简单靠面积增长,不管通过外拓还是通过收并购,增长都非常有限,但是生活服务的增长,随着用户服务的增多,它是一个乘法,甚至是几何级数。

    5. 河南有很多小型开发商,品牌、口碑、成本控制上都难达到一定的标准。所以我们物业的拓展,很多时候是靠外拓,而不是靠收并购。

    6. 为什么物管市盈率会比房企高这么多?因为一是它的负债比较少,很多公司基本上是零负债。二是它每年收入不清零,去年管了五千万方的面积,今年就是在原来面积上的叠加。第三个,所有业主是高黏性的,你可以不断为业主提供服务。翻译成资本市场的语言就是“收入稳定的持续增长,极低的杠杆或者是零杠杆,未来收入增长的潜力巨大”。

    7. 传统房地产开发,大量的头寸管理,受政策的影响大,最近这几年拿的地,慢慢都要交付,利润会逐渐释放出来,造成毛利率下滑,未来利润不仅不会增长,甚至还会下降。

    8.短期内,物业板块的股价会下降,但是未来还是会升上来。我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。

    9.建议各位如果有物业或者是生活服务的上市计划,千万不要停,要尽量往前赶,只不过在上市之前,可以观望一下市场,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时期。

    10.传统互联网利用海量的客户消费端,通过多次交易降低每一次的成本。通过垄断市场,逐渐提高佣金比例。这就是互联网的盈利模式。这个模式意味着它不可能投入太多时间、金钱维护客户,增加客户体验。

    11.我们经营的是河南省中高端客户,能给到客户高体验的服务。在我们平台上买京东的产品,比在京东平台上买京东的产品还要优惠。只有做到这点,才能对客户产生价值,客户才会长期留在这个平台上。

    04 

    新希望地产执行总裁 姜孟军

    精细化管理,地产应该向养猪学习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. 循环背景下,房地产转型不外乎乡村振兴、产业多元、城市更新。乡村振兴,我们一般会做地产+农业+文旅。产业多元是要找到一个新的产业增长极。比如汽车、机器人等等。三是存量时代,大家都在做旧改加服务,很多物业公司纷纷上市,也是希望找到一个新赛道新窗口。

    2.我们跟大家不太一样,我们首先是产业集团,地产仅仅是我们的一小部分。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几个共识:

    第一,三道红线后,对于经营稳健的企业机会更大。上午林主席的分享,提到了未来走向稳健化。像我们集团,以稳健著称,未来的机会更大一点。

    第二,聚焦城市深耕,品质发展的企业机会更大一点。

    第三,有产业基础的房企机会更大一点。

    3. 我们所有产业都沿着消费升级这个领域布置。我们有六个希望,一是希望地产做成精致、绿色的房企。二是希望给广大业主提供绿色的生活绿色食品。三是我们希望地产是做到规模中等。四是我们希望产品是精细的。五是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有匠心的,我们服务是真心的。六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客户未来对我们是忠诚的。

    5. 我们基于农业的基因,来思考地产的精细化管理。比如养猪,要在九百多个环节里面找关键点,包括防疫防控,哪些地方省成本。一斤肉便宜一块钱,一年就能多出十个亿的利润。房地产公司要学习。

    6. 新希望对地产最大的要求就是稳健。首先第一个不能拿错地,绝不拿地王。二是我们布局坚持新一线强二线。三是城市聚焦,一旦进入以后,至少要有三五个以上的项目。四是产品聚焦,聚焦中高端产品,不做刚需。

    7. 大家其实都在说转型,包括我们大希望集团和新希望地产,我们都在思考,不外乎是三个方面,一个是向管理要红利。第二个是发展模式上,可能进入新赛道。也有可能是在数字化管理方面进行转型。

    8. 产业如何赋能地产呢?首先在传统基础之上,我们做了一芯两翼。第一沿着我们的农业主业做乡村振兴,第二是做产城融合,我们那么多产业,它们需要在每个城市进行发展。第三是做城市更新。

    9. 我们城市更新跟大家不一样,我们更多是站在城市的角度思考,而不是从房地产开发来思考。

    10. 地产不外乎提供空间,提供一种生活方式。我们天生就具有这个优势,我们希望未来把地产做成一个集团服务的载体,产业流量的入口。地产做得越好,就能支撑我们产业的发展越好。

    地产同行做物业服务一般是自己搭平台,找第三方给业主提供支撑。新希望直接找内部资源,反而更有优势,一是产品会优先供应业主,品质有保障,二是价值有优惠。未来希望能实现双向连接双线赋能,把地产和产业做得更好。

    11.基于集团数字化的需求,我们也希望沿着客户和精益运营方面,打造新希望地产数字化。比如物业,在一个APP上就能把所有基础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,全部打通全部解决,业主可以在上面缴费、报修、上网购物等。

    12.做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是要做内容。没有内容创新,就不是城市更新。城市更新不是简单把楼拆了,修新房子。

    13.我们地产建设未来有两个方向,一边是我们的希望会,就是针对业主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,让业主以最便捷的方式享用我们的医疗健康、金融、文化休闲,包括食品、消费。

    另一边,是我们内部的管理,我们内部的职能,已经实现了所有数据打通。我们希望未来的供应商,也通过我们的数字化来处理工作。通过这样一个数字化的系统,来助力地产的精细化运营。

    14. 我们老板的理念,叫三心三意,永远要做小二的心,永远要做学生的心,永远做工匠的心,三意,转型升级意志,坚守实业意志,坚定发展意志。

    05 

    明源地产研究院 徐颖

    房企数字化有四个层次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. 中美科技脱钩背景下,各类资源一定会加速转移到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当中,“控地产、保产业”的政策基调将持续强化,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加剧。

    2. 中国对于超大城市,限制人口流入,同时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,所以超大城市土地供给很少,导致房价上涨压力只增不减。为了不让房价上涨,可能还会有严厉的暴风骤雨般的调控。

    3. 地产面对的具体环境,以前是五限,现在是六限,限资金。未来,因为2021年会有大量的房子交付,如果房屋质量问题成为普遍现象,一定会招致政府强力的监管,所以七限也可预见,限预售和过程监管。

    4. 整个行业发展模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以前地产的高速增长靠的是三大引擎:净利润率、总资产周转率,权益乘数。而现在,这三个引擎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。第一个引擎受到了土地红利下滑冲击,第二个引擎受到了整个市场的流速下滑的冲击,第三个引擎受到了三条红线的冲击。

    5. “6+2模型”,是房企当下有效应对冲击的核心战略方向。比如适度规模,规模不再是第一追求,而要追求规模、利润和质量三者的平衡,未来普通的增长可能在15%-25%,千亿房企可能要适应未来10%的增长。

    6. 将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围绕两个中心,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做产品,一个以企业为中心保利润。这两者缺一不可。

    7. 布局模式方面,现在主流布局趋势是,把城市布局的能级往上提,加大二线、强三线的布局力度。不管能不能挣钱,至少企业的流量和规模还是有保障的。

    8. 控制开发流速,摸清楚最近五年内的供需情况,供了多少货出来,销售的流速,最终留存的本市居民持有的存量房产有多少。

    9. 我们觉得要练好内功,行业目前流行的做法是打好几场战役。第一是库存,第二是集采,第三费用,第四变更,第五利息,第六税负。

    10. 产品及服务的提升,要有区域深耕作为基础,产品和服务不是一味的材料堆砌,不是一味地向客户屈服,我们要追求企业、客户、专业多维的平衡。

    11. 合作开发最大的问题,是基因问题。不同房企算账模式不同,有的看净利润,有的看IRR,但凡降价,两个企业就会打起来。

    12. 产业布局可以首先通过项目级的合作,先切入进去,来解决产业地产模式拓展的问题。

    13. 房企做数字化分四个层次:

    第一层是聚焦在地产开发业务的创新,从工具、流程、能力上全面改造现有业务。

    第二层是地产开发和其他板块的互联互通,相互赋能。

    第三层是有多元化的板块之后,沉淀客户数据、供应商数据、房源数据、资产数据;

    第四层是基于大数据的基础,基于互联网的思维,去畅想更多的商业空间。

    06 

    弘阳地产集团联席总裁 袁春

    内生进化产品和服务

    深耕新一二线城市

    昨天,林中、吴建斌、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,对1000位总裁说……

    1.现在招拍挂市场上,大家合作很普遍。因为大家投模都一样,基本算法都一样,无非对价格的预期和融资成本不太一样。至少在前百强或者是五十强,没有谁比谁的眼光好一点。这一点上,确实需要深入思考了。

    2.数字化到底能给地产带来多少增量?地产做了三四十年,头部房企中海、万科,市值可能就三千亿,而贝壳这样的轻资产企业,才做了十年,一上市,市值就比你高。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。

    3.房地产有个最大的特点,门槛非常低。基本有资本就可以玩,没有特别多的专业壁垒。这么多年做下来,规划也好,户型也好,没有什么专业可言。唯独就是你拿了这块地,围墙一圈就是你的地了,别人进不来。所以大家才会说投资还是最核心的。

    4、最近这几年,每个房企都特别重视大运营。为什么大家越来越重视呢?因为很多杠杆,现在很难去用了。第一投资杠杆,因为现在大家对于土地的认识趋同,发掘价值洼地的空间越来越小。第二融资杠杆,融资杠杆有一个词,大家叫腾笼换鸟,就是我现在做得不好,我可能还通过借钱、融资,然后去拿到新的地。但是现在大家发现,库存很难去化。

    这一次三条红线,直指房地产的核心玩法。不能踩三道红线,不能增加负债,这个就变得很难。

    5.所谓的提质增效果的核心还在于决策效率,是在房地产企业,并不在施工单位,并不在外部资源。因为一味压缩外部资源的速度是不现实的。一个项目的建造和交付,就是二十个月。你要提高到18个月,就要有新技术。

    6.大家如果关注今年的招拍挂市场,一二线城市拿地,溢价是非常高的。它核心点很安全,因为政府限价。如果资金的角度来说,很安全的。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出问题,一定不是输在利润上,一定是输在现金流上。

    7.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负债太高,造成了它风险太大。为什么它的估值和市值没有轻资产企业高,我个人认为,以资本市场的看法,肯定是抗风险能力差。

    8.现在我们主要聚焦新一二线城市,一是因为一线城市你没有机会。深圳基本上你拿不到地。北京一个月内付清50%的地价。上海虽然有机会,但是很难。因为供地量太少。唯一有点机会的就是广州了。所以一线城市,已经不是兵家必争了。

    二是某些新一线城市已经超越一线城市了,比如杭州。还有新的二线城市,比如都市圈里面的一些节点城市,这些城市可能就是机会点。

    9.弘阳这几年发展比较快。也得益于全国化的红利。当然未来我们自己也很清晰,这个增长率不可持续。因为你的规模越大,周转越来越低。也不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增长率。未来我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,发展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。如果你要低于行业平均增速,说明你没有往前走,你大一点点,都说明我们还是在往前走的。

    10.今年我们把投资布局做了优化,首先是大江苏持续深耕。因为在一个区域深耕,确实有很多的红利。我们江苏,我们有基础,12个地级市,除了连云港我们没有进。有一些城市我们下沉到乡镇了。因为这些地方你会发现它乡镇房价会过万。它人均GDP的收入甚至超过很多中西部的节点城市。第二个,我们深耕长三角,不可能六十多个城市都深耕。第三个我们要做强中心城。比如一些高铁节点,当然省会、计划单列市,这个要重点研究的..

    11.这两年新盘开盘难度越来越大。现在客户对于房价的预期是理性的。他知道限价。甚至有客户知道,这一段时间的备案价不可高于上一段时间的网签价。所以客户不着急。但是有一点可以抓的是什么呢?你的产品。同一区域里面,你把你的产品的展示力做出来,客户还是愿意买单的。这个跟制造业真没有区别。

    12.关于服务,不能等到交房以后,更多的是要从前端开始设计。因为服务这个东西跟产品挂在一块的。其实产品里面本来就应该含着服务。

    CTA2.jpg
    携手明源云,开启数字化转型

    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