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压力最大的地产岗位
  • 2023-10-30
  • 前两天,明源君发了一篇《地产人的暗爽时刻》后

    有人留言说,不如来一篇地产人的至暗时刻
    这两年,大家日子确实过得不容易

    虽然地产人也焦虑
    但经过大风大雨后,大部分地产人都选择了拼命不认命

    只不过,各岗位面临的挑战系数不同,地产人需要拼命的难度也各异。那么,我们就来盘点下,今年压力最大、最拼命的地产岗位有哪些?

    地产项目总
    压力指数 ★ ★★ ★ ★

    上榜理由:承担项目各项指标


    项目总作为项目第一操盘手,项目经营的第一负责人
    可能是中高管中,除了城市总以外,压力最大的那个人了。

    以前的项目总只负责工程管理
    只把工程这摊事管好就行了
    现在的项目总要背项目各项指标,还有各种关键节点的任务考核
    比如示范区能不能按时开放
    项目要按时封顶等着项目放款
    交付要及时免得被客户投诉闹事。

    进度、质量、业绩等等,样样都要抓,样样都要干好
    不管有没有条件,有条件要完成好,没条件要创造条件完成

    除了业绩压力,对内对外的各种协调也要耗费大量精力
    每天还要发愁下个月的工资够不够
    真的够难的

    这样的压力和挑战,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杠着的
    如果你经历多重磨难还健在,你是真正的人才
    未来会是各房企重金争抢的核心人才

    地产营销

    压力指数 ★ ★★ ★ ★

    上榜理由:背负业绩指标


    要问2023年,哪个部门最受重视,不用问,营销一定高票当选。


    要问2023年,哪个部门压力最大,不用问,一定是营销部门。


    这两年,房企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


    全公司上下都指着营销快点把房子卖掉回笼资金


    拯救公司所有人于水深火热之中


    背负着全公司的期望,地产营销部门的压力可想而知


    最近,各地为了救楼市都在放大招

    地产营销人压力就更大了

    卖得好,会被其他同事说因为市场变好了

    卖得不好,更会被埋汰:政策这么宽松了都还卖不动,啥能力


    但实际上,在缺乏信心的市场卖房,真的太难了

    客户购买的理由只有一个:产品够不够好

    不买的理由却有很多:

    房价还会不会跌?政策到底没有?房子会不会烂尾?房地产税还收不收了?

    但只凭地产营销,解决不了这些问题


    难归难,房子还得卖


    线下拓客太低效,线上获客整起来,全员上阵短视频直播


    案场没人气,把亲戚朋友全部叫过来烘托气氛


    客户说没钱,想方设法帮客户凑钱


    什么大蒜换房、小麦换房、买房送特斯拉等各种脑洞大开的招式都用上了


    这难度系数和努力程度,在众岗位中当属数一数二了。



    地产财务

    压力指数: ★ ★★ ★ 


    上榜理由:背负公司生死存活,为融资四处奔走


    除了销售回款,融资性现金流也是房企现金流重要的来源。


    业界曾流传,“顺境IPO、逆境CEO、绝境看CFO”。现在,除了少量国央企和稳健民企,大部分房企都在指望着CFO能显神通搞钱。


    但现在的金融机构只会锦上添花,不会雨中送伞

    不差钱的地产公司,他们天天追着人家借钱

    缺钱的民营公司,他们是爱理不理

    加上市场回暖不明显,信心不足

    地产财务能跟金融机构博弈的筹码很有限

    就算CFO曾有过硬的资本运作能力抢滩涉水

    现在也很难完成集团指标


    不过大部分地产财务还是积极努力

    为集团四处奔走找钱,制定还债计划

    优化资本结构,降低融资成本等,以维持房企现金流


    财务和营销就像一对难兄难地,为了公司的现金流操碎了心。


    地产工程

    压力指数:★ ★★ ★


    上榜理由: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,施工方还管不动


    这两年,房企除了卖房子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交付了。


    只有项目按时按质交付了,有了好的口碑,客户才有信心买你家的房子。


    所以,地产工程身上的担子也很重。


    但这两年,地产行业都在降本增效,提倡极简组织,以前几个人管一个项目,现在恨不得一个人管几个项目。


    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也就算了,最难的是付不上工程款,隔三差五就被施工单位堵门。以前管施工方好歹还有抓手,还比较硬气,现场做得不好,立马发整改单,对方不配合整改,还可以卡进度款。


    但现在公司付不上款,自己在施工方面前也底气不足了,别说开罚单了,现在都得好声好气哄着,逼不得已,地产工程也要帮他们去追公司付钱,实在不行,就只能靠喝酒打感情牌了。


    除了管好施工方,哄着他们赶进度,品质和成本控制方面,公司也对工程有很高要求,一是要避免出现工程缺陷,规避出现客诉风险,二是通过材料、工艺等方法,帮公司省钱。


    人变少了,活变多了,难度系数也直线飙升,地产工程真的不容易。


    地产成本

    压力指数:★ ★★ 


    上榜理由:最强背锅侠


    自从有了限价政策以来


    以前在地产公司最不受待见的地产成本


    突然很受公司重视了


    尤其这两年,房企普遍缺钱,成本部门就更重要了


    毕竟省下的每一分钱,可能都是公司的救命钱


    但其他同事可不这么认为


    现在都这么难了


    成本还卡着各种指标,让大家都难做


    项目进度不好,是因为成本不批进度款不审核联系单


    客户频繁投诉,是成本不愿意出钱去摆平


    每个月付款超了,是成本工作没做好


    项目效果差,房子卖不动,是成本非要降档降配


    地产成本人都欲哭无泪了,不过背锅都是小事


    最难的是


    明知公司理亏,还要想方设法拒绝上门要钱的供应商


    不管供应商说话多难听,自己都得毕恭毕敬,好声好气

    曾经趾高气扬的甲方,现在为了生存也不得不低声下气


    这种角色转换的落差,都忍不住夸自己一句

    为了公司能活得好一点久一点真的拼尽全力了


    不过,现在各地都在放开限价,也许地产成本的苦日子快要过去了。



    地产投拓

    压力指数:★ ★★ 


    上榜理由:没有存在感,担心失业


    曾经,地产投拓是站在公司鄙视链顶端的。


    但今时不同往日


    大部分房企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


    哪里还有钱拿地呢?


    虽然不拿地了,但是还得不断地去研究地块


    所有挂出来的项目


    不管拿不拿,起码得去研究给个可行性投资报告


    自己忙点累点都是其次的


    主要是连累着开发、营销、设计、成本等其他部门一起瞎折腾

    更闹心的是,研究一百块地能拿一块就不错了

    有的房企还让投拓去一线轮岗卖房

    卖不动还要被说:看你自己拿的地,自己都卖不动吧


    有苦说不出大概就是他们了

    最近土拍市场看着又火起来了,投拓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

    不过只有极少数城市的投拓忙起来了


    地产投拓每天都在祈祷,希望行业早日恢复正常

    这样自己也可以再次发光发热了



    地产客关

    压力指数:★ ★★ 


    上榜理由:房子交付难,业主闹事常态化


    现在交付就维权已经是业主常规操作了

    大事小事,没什么是维权解决不了的,如果解决不了,就再闹大一点

    现在业主维权操作越发熟练,越发专业了,分工明确


    项目交付期,其他部门都松了口气,只有客关部门如临大敌

    他们永远预料不到,业主会找到什么理由投诉

    总之,前端设计、工程、销售部门留下的烂摊子

    全部都要后端地产客关背着


    更离谱的是,地产客关拿着白菜钱操着白粉心

    还会有性命之忧,有的客关总甚至被集体殴进医院


    所以,客关不得不一方面继续加大和街道办协警的联系,以保障自身安全;一方面也得加班加点帮业主解决问题,以防业主情绪波动太大,客诉情况升级。客关的拼命指数,与地产财务不相上下。

    地产法务
    压力指数:★ ★★ 
    上榜理由:内外讨嫌,天天帮公司擦屁股

    地产法务形容自己是逆境中崛起的部门
    确实,曾经属于边缘部门的法务突然之间变得越来越强势了
    毕竟,在现在的市场下
    谈判、打官司、制定利于公司的合同条款等等
    哪一样都离不开法务

    但就跟客关一样,明明是后端部门
    却不得不给前端部门背锅擦屁股
    还要动不动就挨骂
    业务嫌弃法务太麻烦,合同条款改来改去,影响自己的节点
    乙方部门骂法务太自私强势,制定霸王条款,剥削自己

    但是地产法务其实感觉也很冤
    自己所有出发点都只是为了让公司麻烦少一点
    赔钱的时候少赔一点
    打官司的时候胜算大一点

    要不是为了公司,谁不知道当甩手掌柜最舒服了
    地产法务的压力和挑战,其他部门可能很难懂


    小结
    行业遇冷,每个地产人都不容易,但令人欣慰的是,很多地产人都没有放弃,一直在努力坚持。
    最近,全国各地积极救市,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,希望行业早日走出低谷,地产人都能带着奔头开心地工作。

    CTA2.jpg
    携手明源云,开启数字化转型

    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