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,受到疫情和三道红线政策的冲击,很多房企对地产行业的未来非常悲观。
大家普遍都非常焦虑迷茫,到底地产行业将如何走向?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冲击与挑战?
10月30日,由明源地产研究院主办的“2020年中国房地产总裁峰会”在上海举办,来自绿地、旭辉、融信、中梁等标杆房企的12位地产大咖集体发声,分享了对市场的看法。
最近,万科、华润等标杆房企的高管也在不同场合分享了自己对未来楼市的判断。
明源君认为大佬们的发言都很值得思考,于是帮大家做了归纳总结,下面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
房地产进入双低时代
未来挣钱只会越来越难
地产大咖们普遍认为,随着土地红利、刚需红利、金融红利的消失,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入低增长低利润的双低时代。房企一定要提前练好内功,以应对未来动荡的市场。
首先,三道红线全面实施,等于控制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,按照总资产负债率70%来计算,行业的总杠杆就限制在了3.3倍,大家都一样,不能超。因此,房企的增速在2019年就是一个拐点。
2020年及以后,不会再出现40-60%的复合增长率了,增长率会普遍维持在10-20%的范围内。
其次,增长率变低,未来低利润也将成为常态。
事实上,房地产行业很早就进入了风险投资时代。这个过程当中,房企拿了很多项目,但有很多并不赚钱,很多在亏钱,甚至很多地王项目在等死。
比如今年以来招拍挂的项目,很多都没有利润,部分项目利润在3%~5%,有公司将未来价格预期增长5%,算出来才有这么点利润,其实并没有。
总的来看,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双低时代,但依然是在增长的,只不过挣钱会越来越难。这相较很多其他行业来说,还是很幸福的。
未来三到五年时间,有流速、低利润的市场还能持续干,建议大家要抓住机会,利用好窗口期。要把未来想得坏一点,尽早把能力培养起来,练好内功。如果市场变好,你会过得更舒服,如果市场很坏,你也能应对。
不过,对于外部环境变化,除了要关注调控等短期因素,更要关注影响大局的慢变量。比如人口的拐点变化,不同机构推测,中国总人口在2025-2027年左右会下降。这些是基本不可改变的慢变量,慢变量可能更关键,这些是长期影响,而且不太容易改变。
房地产行业会进一步裂分
只做开发商,你的估值不可能高
前段时间,贝壳上市引发行业轰动,很多人会疑惑,为什么一家才十多年的轻资产公司市值可以这么高,比做了几十年的中海、万科等头部房企还高。
背后的原因有两点,一是你的商业模式值不值钱,二是房企负债太高,造成风险太大。绝大部分房企出问题,一定不是因为不赚钱,而是输在了现金流。资本市场对你的看法,肯定在于你抗风险能力差。
现在很多房企都在想着怎么转型,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。现在已经是存量时代,你依靠卖新房扩大规模,做到销售额几千亿巨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。
未来十年,如果你还是一个买地建房卖房的开发商,你的估值会一直下降,因为你的商业模式注定不可能创造其他价值,但如果你成为资产管理公司,将资本和资产结合,变成中国的黑石,未来估值则不可想象。
比如物业公司换个名字,改成某某生活,一上市,市值也很高。未来,房企要把资产和资本统筹运营和管理,成为平台型公司,才能做成自己的护城河。
最典型的例子阿里、腾讯。如果阿里不积极的在生态圈里面投资一些企业,包括腾讯不孵化的话,这个市场不一定属于你。比如美团现在开始卖iphone了,它之前为什么不卖iphone呢?因为它有了1400万快递小哥,可以保证你半个小时里面拿到iphone。他颠覆了商业模式,它从另外一个赛道里面挤过来。
真正是水桶重要还是水龙头重要?水龙头重要,它是一个通道。未来只有做成一个平台,才能做成自己的护城河。如果简简单单拿一块地,拼一块地,这个市场不一定属于你。
地产可利用的杠杆越来越少
必须最大化经营杠杆的作用
房地产行业发展史上曾经有很多杠杆,除了财务杠杆,还有土地杠杆、资本杠杆、经营杠杆和合作杠杆。当然,现在土地杠杆、资本杠杆、财务杠杆基本都消失了。目前来看,只剩下经营杠杆和合作杠杆,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杠杆。
如果你是高周转房企,你的经营杠杆应该用得比较好。
以施工许可证的取得为例,因为施工许可证的办理速度决定了开发贷的效率,决定了企业的现金流的状况。以前你拿地到施工,平均下来要5个月,但你通过运营提升,将这个周期缩短到3个月甚至2.5个月,那么你就能快速拿到开发贷快速开发快速开盘,缩短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周期。
经营杠杆除了快开工快开盘,还有没有其他手段可以用?比如供应融资、控制费用支付节奏等等。
除了经营杠杆,还有合作杠杆。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房企都有做合作开发,合作开发选好合作伙伴很重要,优先考虑资金实力强大的企业,减少自身资金投入。
一线城市不再是兵家必争之地
要做到极致的区域深耕
现在市场都不好做,投资布局对于房企,特别重要。因为大部分房企,都是全国布局了。如果你选错区域了,还是挺危险的事。对于投资布局,大家的共识是要精准投资,同时通过极致的区域深耕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,优化企业经营。
首先,一线城市已经不是兵家必争了,可以多关注新一线城市。
一方面,今年招拍挂市场,头部房企拿地溢价率非常高,从资金角度来看,一二线城市很安全。但你没有机会拿地。
深圳基本上你拿不到地。北京一个月内付清51%的地价。上海虽然有机会,但是很难。因为供地量太少。唯一有点机会的就是广州了。所以,一线城市已经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了。
-
上一篇:地产行业的内卷,竟然已经这么严重了?!
-
下一篇:地产人,你之前发的朋友圈广告,可能都是错的!
